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5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现状及发展   29篇
综合类   6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根据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差异,老年人的生活形态可划分为具备完全自理能力、一定自理能力和丧失自理能力三种。相比于开放式布局,L型和U型操作动线的橱柜布局更符合老年人的安全需求,亦符合三种生活形态特征老年人的烹饪作业习惯,是适老化橱柜设计常用布局。设计时,橱柜空间尺度应按照使用人肢体尺寸和操作习惯设定灵活多变的范围。同时,基于老年人触觉感知反馈灵敏度下降的情况,设计时应选择传统机械按键,使用软性硅胶或木质等温润材质的烹饪用具;橱柜光源及色彩应以适应老年人视觉感知能力的柔和暖色调为主;可以增加扶手,配以调味计量和食物质量检查等智能化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712.
介绍了一种基于甲酸铜高温分解反应的纳米铜无压烧结工艺,旨在解决现有铜烧结技术中铜易氧化且需要辅助压力的问题。通过甲酸溶液对纳米铜颗粒(Cu NPs)进行预处理,生成致密的甲酸铜膜,经烧结后最终形成Cu-Cu接头。接头烧结质量试验表明,甲酸反应时间10 min、聚乙二醇(PEG)溶剂、0.048 mm砂纸打磨基材表面以及5℃/min的升温速率为最优烧结条件。在该条件下,实现了纳米铜无压烧结,制备的接头剪切强度可达16.18 MPa,电阻率低至570μΩ/m。经过200 h高温老化实验,接头的剪切强度仍可达到9.38 MPa,验证了该烧结工艺的可靠性。文中所提出的工艺为实现第三代半导体芯片的可靠互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衰老及其带来的多种慢性疾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综述了脑衰老发病的复杂生物学机制,包括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干细胞耗竭、DNA修复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些年来运动与脑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方法,包括表观遗传学、外泌体、肠道菌群、运动因子、异体共生、组学分析等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运动干预脑衰老从基础到临床转化的可行性思考。  相似文献   
714.
为了研究紫外线对以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影响,本文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研究对象,利用氙灯老化箱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研究了紫外老化对其电气、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28天紫外老化后,热分解后的质量残余减少,这是由于紫外及热的作用使得部分区域的环氧树脂由原先的致密网络结构转换为游离的自由基,形成了局部的缺陷。对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弯曲强度下降至原有强度的74%,拉伸强度下降至原有强度的79%,说明老化后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出现了局部的微观缺陷导致其承受外力破坏的能力有所减弱,但仍保持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对电气性能的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击穿电压下降14.8%,介质损耗因数上升12.7%。经紫外老化后,环氧树脂的热学、力学及电气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整体上性能下降程度不大,说明双酚A型环氧树脂具有一定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715.
716.
王枫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2):13765-13773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弯曲梁流变(BBR)试验,对老化0h、1h、5h、8h、24h、48h和72h条件下的2种沥青胶结料进行低温性能试验并与SBS改性剂进行官能团分析,探究基质沥青、SBS改性剂与其改性沥青的官能团随老化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其老化方式,建立2种沥青胶结料官能团与其低温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BS改性剂的老化是由聚丁二烯和聚苯乙烯的共同作用导致的,其老化方式主要是以烯烃和烷烃发生降解为主;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老化方式均是轻质油份挥发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交联反应。SBS改性剂与其改性沥青在特征红外吸收峰处变化趋势不同,因此仅采用SBS改性剂特征红外吸收峰变化趋势不足以反应其改性沥青的特征峰变化。2种沥青胶结料的羰基指数与蠕变柔量导数指标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可反映沥青低温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717.
对碳纳米管/2024铝合金复合材料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通过维氏硬度和室温拉伸实验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对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相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强塑性与固溶和时效处理密切相关,碳纳米管/2024铝合金复合材料经530 ℃×4 h固溶处理后维氏硬度达到最高,为179.45,较原始复合材料维氏硬度提高约31%。时效处理后加速了时效硬化行为,经130 ℃×4 h时效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最高,分别为430.4 MPa,606.1 MPa和9.5%。结果表明,碳纳米管/2024铝合金复合材料适宜的固溶和时效制度为:固溶处理530 ℃×4 h,时效处理130 ℃×4 h。  相似文献   
718.
为提高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通过物理指标试验、流变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凝胶色谱法(GPC)对比分析不同含量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性能差异,探究SBS含量对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短期老化后,随着SBS含量的增加,沥青粘度和复数模量增大,针入度减小,延度迅速下降,沥青显示出脆性;改性剂发生降解,GPC图谱中改性沥青SBS特征峰峰面积均有所减小;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图在1696cm-1(C=O伸缩振动)处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 长期老化后,改性沥青中大分子物质几乎完全降解,SBS特征峰均消失;红外光谱图中1696cm-1处吸收峰强度加强,丁二烯指数(BI)减小一半;随着SBS含量的增加,羰基指数和亚砜基指数变化不大,而BI指数持续增加,并与SBS含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19.
自然老化作用可以促进环境中纳米塑料的形成以及塑料中添加剂的释放,增强了塑料的生态风险以及人体健康风险。本文利用室外模拟实验,以典型的聚氯乙烯(PVC)塑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自然老化作用下PVC塑料表面结构特征的变化,纳米塑料的形成以及邻苯二甲酸酯类添加剂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老化过程使得PVC发生了脱氯化氢和氧化反应,使得C=C键增多,并且形成了新的—OH和C—O键,显著增加了C=C指数、羟基指数和C—O指数。自然老化作用下,光照50天时,水中纳米颗粒浓度由起始时的7.5 × 106 个/mL增加到9.5 × 107 个/mL;PVC塑料质量由3 200 μg减少到2 000 μg,质量损失率达到37.50%;体系的主导粒径明显降低,由起始时的约219.3 nm减小到约176.6 nm;三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添加剂在水中浸出浓度的大小顺序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27.40 μg/L)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9.69 μg/L) >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5.68 μg/L),塑料中添加剂的含量及性质均对其浸出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2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5A90铝锂合金轧板经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5A90合金轧板组织呈明显的各向异性,合金板材轧制平面的晶粒呈等轴状,纵截面和横截面均为轧制流线组织,有少量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合金经460℃/20 min固溶处理后,在130℃时效过程中,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